同世界各国的形势相同,我国的蔬菜生产也在逐年发展。80年代的10年间,
蔬菜生产量增长44.2%。增长速度高干一般国家,这当然与开放改革后,农民的
粮食基本能自给自足,有了经济能力生产蔬菜改善生活有关。 1990年我国生产
的蔬菜绝大部分供应本国人民自食自用,出口量很小,仅占总产量的0.66%。
近几十年来,我国的蔬菜生产一直处于中央计划经济的不正常状态。70年
代以前,农业以粮为纲,强令性的扩大粮、棉面积,蔬菜生产仅局限于城市近
郊的小的可怜的地区。蔬菜消费也仅仅是城市少数人的专利。80年代国家实行
改革开放政策,蔬菜生产才从计划经济的枷锁中解脱出来,开始了自由种植,
自由销售。市场经济立即表现了极大的活力,数年间,一改过去细菜定量,城
市居民排队买菜,吃菜难等问题。近年来蔬菜市场不仅供应量充足,而且花色
品种越来越齐全,保护地生产的迅猛发展,加上长途运销的自由,基本上解决
了蔬菜供应的淡季问题,达到了周年均衡供应。至此,我国的蔬菜生产才走上
了社会生产的正常道路。
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,需要蔬菜量越来越大,加上种菜比种粮、
棉有显著的较高的经济效益,是农民奔小康的重要道路之一,所以蔬菜的生产
面积迅速增加。全国蔬菜大省——山东省,在80年代的10年间蔬菜生产面积增
加20%。全国的蔬菜产量10年间增长144.2%,其增长速度也令世人瞩目。
80年代我国蔬菜生产发展的最大特点是露地蔬菜生产发展的同时,保护地
大棚蔬菜生产的发展速度更迅速。在80年代初期,我国的大棚生产仅处于启蒙
状态,至90年代初全国已有40余万亩冬暖型大棚。冬季的北方地区供应当地生
产的黄瓜、番茄等喜温蔬菜已是司空平常的事。蔬菜大棚生产有很高的生产效
益,是农民致富的主要门路之一。加上我国原来的蔬菜季节日性生产、季节性
供应特性突出,周年供应能力极差,需要解决的迫切感较强,这些因素促进了
大棚生产的迅猛发展。10年来,大棚生产的发展至今长盛不衰。
目前看来,季节性蔬菜的生产已趋于饱和,生产面积、生产量和需求量已
处于动态的平衡中,没有大发展的必要了。大棚保护地生产从改善人民生活水
平的角度上看仍有大面积发展的必要,但是从经济效益的角度上分析,发展的
速度也应有所控制,近年来国内各种物资价格飞涨,农业生产所需的物资如化
肥、农药等当然也不例外,这就是说大棚生产的成本在大幅度提高。可是大棚
生产的产品——冬季上市的黄瓜、番茄等的价格近 8~10年来,每亩大棚的年
经济效益由一万元左右,降至七八千元,这一价格的不正常现象,反映了蔬菜
产品的增多,货多则价低,这是好现象,但是如果持续下去,大棚生产的积极
性肯定会受挫折。这并不是说大棚保护地生产不需要再发展了,相反的由于我
国人均占有保护地生产的面积与发达国家相距甚远,还有大幅度发展的必要。
但是人均占有大棚保护地生产的面积与国民收入是有很大关系的,经济落后,
人均收入很低的发展中国家,是不能希骥立即就有很多的大棚保护地面积的。
需要在发展国民经济的基础上循序渐进逐步进行。特别是发展大棚生产需要大
量的资金,山东省一亩冬暖型大棚需一次性投资一万余元,这对农民来说近于
天文性数字了。从这一点看也约束了广大农民利用发展大棚生产走向富裕的积
极性。
90代年以来我国出口蔬菜生产表现了越来越大的活力和长处。一般出口蔬
菜多为露地季节性生产,生产技术性不强:不需要保护性设施,成本较低;一
般农民种植,外贸单位收购,很少有销售难的问题;经济收入很高,种植面积
较大,是广大农民共同致富的门路之一。因此,这一生产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地
区领导和农民。于是,出口创汇蔬菜生产,作为一种新兴的种植业兴盛起来。
出口蔬菜的发展与改革开放也是一致的,从50年代初到80年代初期的30余
年间,我国的蔬菜出口仍维持着原始的状态,仅限于与邻近国家和地区出售我
国传统的辣椒干、木耳等土特产品,而且由于经济关系只卖不买。30余年来出
口总量由10余万吨,增加到近30万吨,增长幅度之少,出口量与国家之大,人
口之多之不相称,确实为世界之罕见。80年代的10年间,由于出口贸易权由单
一的国家控制,稍稍放松为多头控制,出口渠道增多,生产量增大,出口总量
到1991年猛增到75万余吨,10年间翻了一番,出口量和贸易额雄居亚洲各国之
首,位于世界各国之前列。这一点充分表现了蔬菜出口贸易与国家政治、体制
的密切关系。
目前,发达国家25%以上的水果蔬菜依靠进口,16%以上生产的水果蔬菜供
应出口,发展中国家出口的水果蔬菜占其产量的7%~8%,出口收入占发展中国
家衣产品出口收入的15%~17%。与上述数字比较,我国的差距还很大,我国年
出口蔬菜量尚不到年总产量的 1%,仅为0.66%。由此看来,我国出口蔬菜生产
还大有潜力可挖,大有发展前途。蔬菜生产的下一个里程碑必将是出口创汇蔬
菜生产。
|
[ 关闭窗口 ] |